1、在很久以前,一位刚出嫁的女人,给自己的亲生父母带来了一封书信,书信的内容是:
“双亲大人膝下:
昨*的女儿到夫家后雨下,睡起半夜后又是雨下,天亮后又是雨下,谁知水浅小哪知水涨大,容日后你的女儿才回家。”
其父母不识字,在周围找来一个到生不黄的人,念念这封书信,结果把书信念成以下这个样:
“双亲大人跪下:
昨*的女儿到夫家后两下,睡起半夜后又是两下,天亮后又是两下,谁知水浅小哪知水涨大,客日后你的女儿才回家。”
念完这封书信后,其父母很担心女儿身体健康,心里嘀咕道:“这是什么民族?怎么像这样?”于是急急忙忙到女儿探过究竟。
到女儿家后才明白,白字大王念错了书信。
2、听说,以前有位当兵的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书信,书信的内容是:“妻在家中不要O,夫在外面当火O,有招一日回家O,红罗帐里配OO。”
其妻不识字,首先找来了道士先生。道士认为,这个“O”是一个锣鼓声音的符号,应该念作“咚”。于是他把这封信读成如下这个样:“妻在家中不要咚,夫在外面当火咚,有招一日回家咚,红罗帐里配咚咚。”
当兵的妻子没有听明白,又找来一个数学的老师A,老师A认为,“O”在数字方面通常都读“洞”,于是他又把这封信念成如下这个样:“妻在家中不要洞,夫在外面当火洞,有招一日回家洞,红罗帐里配洞洞。”
当兵的妻子还是不明白,又找来数学的老师B,B认为“O”明明是数学中的数字“零”。他把这封书信读成:“妻在家中不要零,夫在外面当火零,有招一日回家零,红罗帐里配零零。”
当兵的妻子觉得很怪,为何同一封书信读出几个不同的样?她又找来语文老师,语文老师认为,这“O”明显是一个“圈”,于是他又把这封书信读作:“妻在家中不要圈,夫在外面当火圈,有招一日回家圈,红罗帐里配圈圈。”
当兵的妻子纳闷,这封书信怎么这么奇怪,她又找来一个人,恰巧这个人是几何老师,他认为“O”是个“圆”,他把这封书信读成:“妻在家中不要圆,夫在外面当火圆,有招一日回家圆,红罗帐里配圆圆。”
事隔几年后,丈夫退役回了家,妻子拿出他当年写的这封书信。丈夫说:这封信应该这样念:妻在家中不要忙,“忙”字写不起就用“O”来代替的;夫在外面当火郎,“郎”字我也写不起,又用“O”来代替;有招一日回家转,“转”字又写不起,又用“O”来代替;红罗帐里配鸳鸯。“鸳鸯”这两个字还是写不起,我又用“O”来代替,结果成这个样给你寄来了。
这时当兵的妻子才彻底明白。